<--GA tracking code--> <--GA tracking code end-->

結合台灣原生陸稻,嘉大與台南農改場合作研發耐旱水稻

在台灣,水稻幾乎是農業的代表作物,從荷蘭治理時期開始至今,不只是移民來台的閩客族群,甚至許多原住民部落族人亦投入水稻種植,加上各地水利系統的建設逐漸完備,無論是插秧初期水田的波光粼粼、秧苗分孽後的一片翠綠,再到收割前夕的黃金稻浪,皆成了台灣農村不同季節的典型景觀。然而,如此再熟悉不過的畫面,近年來卻面臨重重挑戰。

前往了解

自然熟成的最好吃!二湖鳳梨成為內行老饕最愛的酸甜滋味

產季時,架上擺滿鳳梨的水果攤與量販超市,以及各大名產店、烘焙坊內一盒盒時常作為伴手禮的各式鳳梨酥,身為台灣人,對於酸甜的鳳梨肯定不陌生,尤其自彰化以南到屏東、台東等地大面積的鳳梨田,更是許多人再熟悉不過的熱帶農村景觀。然而地處多雨、冬季多陰寒天氣的宜蘭,卻有著一處不僅是北台灣唯一,更是全台灣緯度最北的鳳梨產地:員山鄉二湖。當地農友反過來利用看似限制,卻是利多的氣候條件,種出品質優良的土鳳梨。

前往了解

盛夏的高山香甜,桃園拉拉山水蜜桃進入產季

端午節過後,逐漸來到炎熱的夏季,高海拔地區種植的水蜜桃也跟著進入採收期。北橫公路沿線一攤攤的水蜜桃已開市展售,桃園市政府農業局更於6月29日舉辦「2022甜言蜜語 桃你歡心-水蜜桃推廣記者會」,替拉拉山水蜜桃產季揭開序幕。

前往了解

最新文章

用心深蹲近20年,賴青松跟著團隊成就「半農理想國」

  20年,足以讓嬰兒長成大人的時光,可以完成的事業、夢想或許很多,但當年甫留日歸國的賴青松,用20年的歲月,長期深耕宜蘭員山鄉深溝村,投入對農村的想像與願景。創立於2000年的「穀東俱樂部」即將屆滿20年,賴青松帶著移居深溝的都市新農,引領台灣農村走向有別過往的型態,並成功逆轉工業化與都市化,所造成農村人口老化、凋零的頹勢。

read more

結合台灣原生陸稻,嘉大與台南農改場合作研發耐旱水稻

  在台灣,水稻幾乎是農業的代表作物,從荷蘭治理時期開始至今,不只是移民來台的閩客族群,甚至許多原住民部落族人亦投入水稻種植,加上各地水利系統的建設逐漸完備,無論是插秧初期水田的波光粼粼、秧苗分孽後的一片翠綠,再到收割前夕的黃金稻浪,皆成了台灣農村不同季節的典型景觀。然而,如此再熟悉不過的畫面,近年來卻面臨重重挑戰。

read more

自然熟成的最好吃!二湖鳳梨成為內行老饕最愛的酸甜滋味

  產季時,架上擺滿鳳梨的水果攤與量販超市,以及各大名產店、烘焙坊內一盒盒時常作為伴手禮的各式鳳梨酥,身為台灣人,對於酸甜的鳳梨肯定不陌生,尤其自彰化以南到屏東、台東等地大面積的鳳梨田,更是許多人再熟悉不過的熱帶農村景觀。然而地處多雨、冬季多陰寒天氣的宜蘭,卻有著一處不僅是北台灣唯一,更是全台灣緯度最北的鳳梨產地:員山鄉二湖。當地農友反過來利用看似限制,卻是利多的氣候條件,種出品質優良的土鳳梨。

read more

盛夏的高山香甜,桃園拉拉山水蜜桃進入產季

  端午節過後,逐漸來到炎熱的夏季,高海拔地區種植的水蜜桃也跟著進入採收期。北橫公路沿線一攤攤的水蜜桃已開市展售,桃園市政府農業局更於6月29日舉辦「2022甜言蜜語 桃你歡心-水蜜桃推廣記者會」,替拉拉山水蜜桃產季揭開序幕。

read more

精緻種植與生技產品開發,讓蘆筍重新翻轉溪口崙尾偏鄉

  常見於西餐以及家庭料理的蘆筍,根據「台灣癌症基金會」官網資料顯示,蘆筍不僅富含維他命A、B1、B2、C,以及菸鹼酸、膳食纖維等,可寧神、解毒、消除疲勞、利尿,甚至防止高血壓、心臟病等疾病,是對人體相當有益的蔬菜;傳統漢方醫學亦將蘆筍視為藥材的一種,稱為「石刁柏」,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具有「癭結熱氣、利小便」功效。1950年代,臺灣開始大量栽種蘆筍,在西南平原地區,包含彰化、雲林、嘉義、臺南等縣市,因日照充足,且容易找到排水良好的砂土,至今仍為台灣蘆筍的重要產地,加上氣候溫暖,一年可分別於春季與秋季採收共二次。

read more

活動快訊

從農民到農企業,王志文的農業進化論,暨「亮點茶莊」入選心法大公開

演講者:
「亮點茶莊」委員團召集人、台大生傳系兼任助理教授、前農訓協會秘書長 王志文博士
活動日期: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
活動時間:19:00-21:00 (18:45開放報到入場)
活動地點:北大高中圖書館1F (新北市三峽區大義路277號)
※提供線上直播服務

主辦單位:
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、三鶯創生勵進會
協辦單位:
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、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客家文化園區、三峽區農會、三鶯社區大學、財團法人樹春文教基金會、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、台灣農業讚

 

活動報名:
https://forms.gle/inEdyf1DZirMqp7k7

台灣以農立國,但隨著產業變革加速,加上台灣近30年來陸續加入WTO、APEC等國際組織,面對全球市場得大開門戶,農業很難完全停留在傳統,勢必得跟著求新求變。王志文博士曾任職農訓協會33年,並於擔任秘書長的14年間,積極考察國內外成功案例,將新觀念從農會同仁開始導入,更參與「亮點茶莊」評選10年,致力重新擦亮台灣茶產業的招牌。自農訓協會退休後,帶著豐富的學經歷受邀至台大生傳系任教,繼續帶給台灣農業更多活力與創意,激發莘莘學子對農業的新思維。透過這次的分享,期盼帶給大三鶯地區的農友們,對在地農業,尤其是茶產業,營造對未來更豐富的想像與方向。

農業與環境新聞

關於「台灣農業讚」

「台灣農業讚」核心志工團會分三個小組:「獨立媒體組」、「整合行銷組」以及「育成加速組」,更全面地支持台灣有機農業發展,實現「打造台灣有機島」的願景。

前往了解